10/23/17

[大鳥哥上學去] 你打人,我打你。爛死了


2017 oct go to school happily?

我過了好多天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寫這一篇文章。丟臉,愧疚,憤怒,傷心,無力,反叛每一種心情都有點。
憤怒:為什麼千交代萬交代孩子就是聽不懂!一定要手來腳
       去,一定要失控,一定要被懲罰 了也還不一定知道不要
       再犯?
無力:真的覺得能說的都說了,能做的都做了。為什麼別得 
         孩子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丟臉:從雙十連假阿公阿嬤跟外婆接力北上,結果卻看到兩個
        孩子吵架,失控,「無內才」。現在可好,連學校老師
         也提點了。到底會不會教小孩啊?!?!
愧疚:罵到火氣上來就打小孩啊!
傷心:為什麼罵到火氣上來就亂打小孩啊!
反骨:那個孩子不調皮!哪個孩子不愛玩!哪個孩子不是被罵
         漲大的!一個巴掌打不想,怎麼不去說跟他一起玩的小
         孩是哪個?最好都只有對方被打!!
拷問式溝通:用極端嚴厲的語氣逼問出一起玩的人是誰!!!
         被老師罵過幾次!!!被處罰過幾次!!最後加上在  
         恐嚇:「再玩,我就去學校找你同學!!!!」
比爛式勸導:你知道某某某就是多糟糕嗎!某某某被他爸打的
         多兇?某某某被老師留在哪裡哪裡?
加減分式鼓勵:來!你覺得你從上學開始很棒的地方有多少,
         不好的地方又有多少?那是不是可以改進呢?
遊戲式說明:只要對方說「不要!」就像是玩紅綠燈時的「紅
         燈」喔!「紅燈」 就不能追他,不能抓他了喔!知道
          嗎!!?
心理分析:你是不是太「開心」了?因為開心所以玩,因為開
          心所以講話,因為開心所以不睡覺,因為開心所以插
          話,因為開心所以同學說不玩了妳還要玩。我知道你
          很「開心」,可是為什麼最後變成「不開心」了呢?
          我們一起想一想好嗎?能不能夠在不能「很開心」的
          時候,稍微忍一下呢?能不能不要讓自己的開心變成
          別人的「不開心」呢?
然後下次也許還是一樣。
然後最讓我舒心的安慰是朋友說「我媽都拿水管抽我哥啊!」
有如當頭棒喝,餘音繞樑。
十分舒心。






[老母的碎碎念] 孩子是國家的資產?




2017 oct collection 

預防針:只是說說而已,總是可以幻想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咩?

記得讀書時,總是會有一個印象是老師很愛說國外的月亮有多圓。從美國人多主動學習,說到大陸人破曉就在天安門被英文。當了媽媽之後,我回想起來的還有一派是頌揚歐美對於孩子的重視。好像說美國人不會家暴,因為鄰居會直接報警抓人。好像說歐洲某國認為孩子是國家的資產,家長只是暫時幫忙扶養,所以更不可以虧待孩子等等的。如果孩子是國家的資產,那整個國民不只要幫忙扶養,包容,也要幫忙教養吧?
合理的,理性的,和氣的,正確的教養可以不只是「貴家長」的工作。

起因:
孩子的視線很忙碌,總是很忙碌。顧著看馬路那側的小狗,人就撞上了迎面而來的行人。顧著看旁邊的跑車,人就擋住的輪椅的路線。媽媽呢?媽媽也很忙。手上提著菜,也許另一隻手還牽著小的,豈止是兵荒馬亂可以形容。這不是社會的錯,但也不該是對家說你生你自己顧一句話打死。我們需要的也許是國民一起幫忙。實際上的,在適當的時機,說出適當的話來幫忙。舉例來說,分身乏術的媽媽,有時候真的沒注意到孩子擋著電梯口,擋著門口,擋著車道。那親愛的,總是要求媽媽要完美的國民們(對不起我還是忍不住要酸),能不能在露出不耐煩的白眼前,用你們最愛要求媽媽該做到的「溫和的語氣」直接開口提醒孩子呢?一句「弟弟/妹妹,你擋到路了喔,這樣大家沒辦法走,要不要站到旁邊去呢?」我想不只是家長,包含孩子都會遵從的,而且覺得很自然,很溫暖,很合理。套一句某團體愛講的就是「有被溫柔地接住的感覺」。當國民們,總是高標準的批評不管怎麼做都錯的貴家長們時(我指的是嚴厲教訓孩子也要被偷拍,溫和勸說孩子也要被爆料),總是先對「占用到自己空間」的孩子不耐時,其實,

小孩也是人,你跟他講他真的聽得懂。你不用在後面翻白眼給他媽看。然後又補刀說別人的小孩我們怎麼敢講?
你他馬的你都敢瞪了!有差嗎?你是有多客氣?
如果你講了他媽跟他都不動,那你再來瞪到你爽啊!!!!

10/11/17

[大鳥哥上學去] 第二個月皮要繃緊點



2017 oct 雙十連假沒返鄉好愜意

今天是雙十四天連假後的第一天,沒想到媽媽跟哥哥之間慘兮兮。因為太慘了,腦細胞已經死很多,脂肪卻增加很多。還是用不耗腦力的條列式。

1. 數學考一百分誒!不要管題目超簡單,這很值得嘉獎。因為代表的是他數字筆畫沒錯,寫的老師可以接受的工整,而且也沒有粗心看錯題目,沒有疏忽那些沒路用的答題細節。這非常值得得給一分。
2. 已經開始失控的六號門三兄妹路隊,越玩越兇,越玩越粗暴,今天上學前就警告過不可以再這樣,看來有奏效。照理說也可以加一分。
3. 吃完午餐開始寫作業,最近老母用來整自己跟兒子的新方法是讓他本人先參閱聯絡簿,然後給出一個要寫完的時間。本意應該是希望他不要邊寫邊玩,要注意時間。以及要知道時間流逝的速度到底有多快....我知道這聽起來真的超白癡。我自己也常常想不通這樣做是什麼意思,但主要是我好討厭在那裡一直等他寫完功課喔。那就先這麼互相折磨吧。才這麼想著,今天就爆炸了。第一個作業就已經寫到他自已指定的時間,我稍稍唸了他一下,請他看時鐘給我一個新時間。結果整個大走鐘,明明是一點35分了,他跟我說一點整要寫完。三小啦!!!!問了半天,因為他以為一點整是一點60分。然後接下來就是毫無意義又毫無技巧而且不敢相信現在還要解釋的「時鐘課程」。就在這個反覆的過程中,要再追加上兩兄妹回家後都不願意開冷氣關窗戶,還宣稱反正今天不熱不要開冷氣。很好!結果就是媽媽火上加火,最後就賞了哥哥一下。
4. 爆炸後的午睡總是睡得特別香甜,起床以後要上游泳課前,再次曉以大義。不可以胳臂往外彎,不可以潑水,不可以故意潑水到別人身上,上課不可以玩,不可以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
的結果,就是朋友一下水,馬上就潑水。
的結果,就是上課玩得不可自拔,我在嘍上喊了又喊,明明注意到我,還繼續玩。才剛喝完一罐仙草茶的媽媽火氣又上來,直接衝到樓下去叫上岸來罵。外加繞泳池一週。接下來還不得閒,害我要一直站在岸邊瞪他。
5. 回家的路上,越想越氣。罵完他,他不敢玩之後,整個區的孩子就都沒有人在玩了。這就代表它就是始作俑者。那為什麼?他為什麼要玩?當然「玩」本身就是一個動機。不過
爆炸的媽媽想出來的另一個答案是:「他想取悅大家。」
這其實是他人格特徵以一個很明顯的部分,我一直都覺得這不好也不壞。我覺得他爸是不喜歡的,而我自己雖然說起來應該是不喜歡,但在人多的場合卻會自然地變成那個發聲者。
所以我也沒什麼道理去壓抑他,也沒辦法壓抑它吧。但今天我生氣了。上課中被我叫上來訓話時,我已經觀察很久。事實上從上幾堂課,就注意到有某一個女孩也很能玩,更奇特的是那個女孩的媽媽就站在岸邊。所以我也挑了明跟兒子說請你不要再跟她玩,音量當然是只有我倆聽得到的。但在吹頭髮時,剛好這女孩一家人就在我們旁邊,稍晚出來的魚,讓我看到的樣子是他馬上又要討那個女孩的歡心。馬上又要做愚蠢的動作去吸引人。我不認為他是一種要吸引異性那樣的心態,而更像是「我希望大家注意到我很有趣」。
「很有趣」有麽重要嗎?沒有辦法用「優秀」而用「愚蠢」來讓別人認為自己很有趣也好嗎?(誒!這麼一寫出來,「優秀」的確是很難有趣的。)
6. 再往下推是「我不想要兒子是笑將」。我不想要他用「愚行」來獲得大家的注意力。我不想要他沒有羞恥心,儘管他當然沒有把這兩件事情連再一起。我也猶豫很久,不應該要替他連結起來。做一個「開心果」沒有什麼不對,至少我覺得我自己就是偏向這樣的一個人。我也很享受給大家帶來歡樂,當然也常常言多必失。
但「我能影響孩子對這些人格特質的評價嗎?」答案應該是否定才對。
可是我還是不想忍了。我還是說出口了。我給自己合理化的藉口是「他的愚行已經妨礙老師上課,已經傷害到其他人」
所以我要提醒他「顧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為優先。
哀。
哀。
哀。
我在說什麼啊!



10/5/17

[老母碎碎念] 真的受用卻總是太晚使用的一些教養建議





2017 September

我自認不是學習緩慢的人,但在「有耐心」的對待小孩上就是六年多來毫無進展,每下愈況。套一句海奶奶說的,才不是「把小孩當大人對待」,是「想要省麻煩」的半調子教養法。實例就是明明就是不想餵小孩吃飯or想要自己好好吃一頓,就「訓練小孩自己吃飯」。但孩子一但「失誤」,毫不留情地指責。吃得好,媽媽也要沾光說是自己訓練的。吃不好,就說孩子故意灑出來,說孩子沒睡飽再歡。阿不就媽媽都沒錯??

這時畢竟是多吃了一堆米和鹽的海奶奶,常常會說出和熱門的教養專家類似的話。其中一個我每次想到都還是覺得有當頭棒喝卻總是事後才想起的就是「啊不然要怎麼辦!他還小啊!就每次教每次教,最後他就會了。會照我們講的那樣做了。」重點字有「還小」,「每次教」,「最後」,「照我們說的那樣」。那跟誰類似我已經想不起來,但前幾天也才在某一個好像是參與共學的FB網友的版上看到「我能做的就是每次都盡量心平氣和的跟他講,希望他長大就能懂。」

因為還小,所以要花更多的時間教。明明很會跟路人說「這個年紀的孩子」還不能控制自已的手腳跟大腦,但失誤發生時,還是忍不住向審訊犯人,不給下一餐飯一樣的嚴厲。哀
不嚴厲,可不代表不要教。反而是要「每次教」,但不要把挫折留給媽媽自己能夠溫和的教是最高境界!不能的話,不要把那個「不可以再犯下一次」的重擔放在肩膀上,那說起教來,訓起話來。自然就比較不會口出惡言,好像汝子不可教一般。(我真的希望我打出來的這些子馬上就刻在我的額頭上)
再加上「最後」+「照我們說的那樣」。「最後」代表的當然就要有滿滿的耐心去等待變化發生,或者稱之為「成長」,「懂事」。(喔!還有奇蹟!)但很遺憾的,這個「成長」其實就是「照我們(媽媽)說的那樣」。這時候重擔就又通通回來了。當然這裡的媽媽也可以代替為任何一個主要照顧者。阿公會整天吃飯配電視,那孫子能不這樣做嗎?能夠養成最好的習慣應該就是「快速地看著電視吃完飯」(OHYA!)爸爸可以一邊用湯碗架著手機玩手遊一邊吃飯,那孩子很快地就會這樣。也算是「達陣!」這兩個例子聽起來都很讓人無力。
如果在我家,期待的事情應該就是孩子可以「一邊跟旁人聊天,一邊確實的吃飯且不掉屑。」沒辦法,媽媽就是吃飯配話。每每卻要跟孩子說「你們吃飯不要講話!」實在很無力。但一但稍稍開啟了話匣子,就沒!完!沒!了!啊!而且大家(又想推給誰。!)不是都說吃飯要保持良好的氣氛嗎?那誰來教孩子,邊聊天邊吃飯啊?恩。不就是家裡的爸爸媽媽嗎?
結論是在過一兩年我家的孩子應該就可以跟爸媽一樣,邊聊天邊吃飯而且不掉屑!(這個也要寫一篇?)
好吧!還有,邊講話邊穿長襪,邊講話邊收玩具,邊講話邊大便,邊講話邊寫功課,邊講話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