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20

[書] 沒看完的駱以軍--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




圖文不符的2020 五月中彰投之旅

前一篇文章已經提到,我最近對新書有一種膚淺的渴望。
圖書館因為疫情關閉了好久,開放的第一天,我想一定有很多之前永遠續借不到的書回來了。於是急急忙忙地跑去借了一堆書,至於有沒有都在時間之內看完,就別提了。新書當然要借,駱以軍的「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就這麼入手。大概是因為書名跟前陣子熱賣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相似吧,雖然我也沒看過後者。
結果很難看。
這是一本散文集,收錄了一些作者與孩子相處的點滴。照理說也不是我會討厭的主題,我卻幾乎連第一篇都看不完。才看了幾行,我心裡第一個想法又是,「果然是台北人寫的書」。
台北人怎麼了?或者也許是台灣人怎麼了?台灣作家礙到我了嗎?
搞不好真得是這樣。莫名的,對台灣作家的作品很難親近。特別是天龍國的作家,當然他們不是富二代,寫的文章也很貼近人心。可是那些語氣詞彙,總是讓我很難下嚥。大概就像是小時候,住在台北的表姊們,每次回南部,對種種事物發出心得時,我的心情。其實他們不是在批判,但對仰望台北的少女我來說,那些觀察都好像在嘲笑自己。忍不住就激起自己那種,最好台北又怎樣啦,最好台北都沒有這樣啦!的反擊。
也沒人知道,我在反擊。
說回駱以軍,我要反省的第一件事情是,我以為他是張大春!
這件事好像在先前重松清那本書也發生過一樣的事。借書的時候,我明明看到是駱以軍,我也不至於沒聽過他。但不知為何我就是把張大春的臉跟他的名字重疊了。也或許是因為張大春寫過很多真的有趣的孩時記憶,所以我看到類似的書就自己補腦了。
然後,打開書來看,也真的很像張大春的口吻啊!!!!!
只是不是真的有趣,也不是真的幽默,所以讓人無法下嚥。
張大春的兒時趣聞,讀起來真的有一種土味,泥土的味道。孩子的模樣好像不是很整潔的,而總是剛被罵的。
但駱以軍的書,其實應該本來就不是趣聞。是一種作為家長的回憶錄吧?可是我怎麼讀都覺得他只是用這些與孩子相關的事情來「說他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個性根本不重要,我也看不出「他兒子」是怎樣的人。仔細一想,書名 「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本來就適用在所有孩子身上。於是乎我懂了,他根本不是想要讓我們踏入他的私領域,而是重申他在公領域的立場。
比方說其中一篇描述他因為家裡收留的流浪狗與鄰居衝突的文章裡,我看到的不是她和孩子如何與狗相處。我只看到他暗示著「自己是多麽的有愛心且自律但鄰居是多麼的無理與自私」。甚至寫出他曾經在臉書寫出這件事情,且「不知為何上了報」
「不知為何上了報」?
喔!然後我就闔上了書。
然後我就打開了筆電開始粗淺而惡意的搜尋這位作者的生平。
然後我就看到了他真的師承張大春。
然後我就看到了他今年四月新鮮的「抄襲疑雲」
喔!原來是這樣的一個人。
喔!也許你根本不是想要寫孩子....

No comments: